11月

網上閱讀了一篇關於馬拉拉及其父親故事的文章,主題是「言教不如身教」,十分值得作為家長的我們細味與深思,現與大家分享。

 

中學歷史課有道「老是常出現」的題目︰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

時勢是︰塔利班武裝分子侵略巴基斯坦多個城市,用極權手法執行「伊斯蘭法律」。男人必須留鬚,女人要穿罩衫,犯規條者輕則被辱罵,重則被鞭打。音樂、電影和舞蹈均屬罪行。學校被炸毀,因為學生是女孩。

英雄是︰九九年時只有十一歲的馬拉拉,自告奮勇成了BBC的博客,冒險「勾結外國勢力」,爭取女孩教育權利。敢言讓她吃了子彈,大難不死,成就傳奇。十六歲她去聯合國總部演講;十七歲拿諾貝爾和平獎;十八歲生日,她名下的基金在黎巴嫩建校,讓敘利亞難民女童重返校園。

執筆時正值黃之鋒提出「老人政治」論,讀馬拉拉、看余澎杉,黃之鋒的想法愈堪細味。今為人母,離老人亦不遠矣,時勢和英雄一問有如「有雞先定蛋先」,我們倒不如問︰英雄要如何育成?

馬拉拉出世那天,沒幾個親友送上恭賀說話,更多人「安慰」馬拉拉的母親,因馬拉拉不是男孩。巴基斯坦人重男輕女,男丁出生會鳴槍慶祝;女嬰出世,全村人變低調。

馬拉拉的父親齊亞烏丁,生於傳統的巴基斯坦家庭,家裏的牛奶和雞蛋,只有男人的份兒;斬一隻雞,男人吃胸吃腿,女人吃頸吃翼。女孩讀書了無意義,因她們長大了,也只能做飯和帶小孩。

但齊亞烏丁給女兒起了一個很勇武的名字︰馬拉拉(Malalai of Maiwand)。馬拉拉是個阿富汗女戰士,相傳在一場對抗英軍的戰役上,她挺身而出,高呼「寧戰死,不受辱」,犧牲了自己,卻成功扭轉士氣,成為勝仗的功臣。

齊亞烏丁還破除習俗,將馬拉拉的名字,寫進本來只有男丁的族譜內。

這位非常爸爸,從小就挑戰建制的框框。小時候,他得到任教師的父親的鼓勵,頂住了鄉紳父老的反對,上西學,學英語。其他男孩學習伊斯蘭教教條,齊亞烏丁每晚在家裏點一盞油燈,閱讀人權、平等,與自由。

這些價值不止是「口號」。念大學,齊亞烏丁一邊修英語,一邊出任學生組織的秘書長,四出辯論與演說。作為伊斯蘭信徒,遇上與教條不容的書籍,齊亞烏丁也支持理性辯論,絕不燒書。閱歷愈多,他愈發相信,教育才是社會問題的救贖。

「他(父親)認為,教育的匱乏,是巴基斯坦問題的根源。無知容讓政客愚弄人民,讓無能官員當選後再當選。他相信教育需要普及和平等,不論富或貧,男或女。」馬拉拉在自傳中說。

畢業後,為實踐理想,齊亞烏丁跑去當教師。薪水得六十元左右,窮到褲穿窿,無錢娶老婆,又付不起家用。他不怕捱窮,卻忍受不了學校的作風,只獎勵學生服從,抑壓獨立思考和創意,於是自立門戶。

齊亞烏丁和朋友四出借錢辦學,學校卻因是非傳統的英語學校,開學只得三個學生。最初還要面對貪官藉詞「註冊費」,借「例行巡查」去收賄。厚顏貪官,不時打電話到學校「點菜」,齊亞烏丁總是據理力爭︰「我開的是學校,不是農場!」

貪風嚴重,皆因沒有反抗。齊亞烏丁遂加入私校聯會,最初成員只得十五間學校,齊亞烏丁當上副主席,四出游說同業站出來︰「你們為什麼要向貪官付錢?政府官不是你老闆,他們是公僕。他們支了薪水,就要為人民服務。」後來他成了主席,組織成員亦已增至四百間學校,局面隨即得以扭轉。

 

「唔使用劍嘅」

馬拉拉一出世,便與家人寄居學校。當她還穿尿布的時候,已常常爬進班房,女教師更索性抱着她上課。三、四歲時,她便跟年長的同學混在一起,開始接受「早教」。

學校以齊亞烏丁心目中的武士英雄卡須爾命名,其名言乃︰「我以阿富汗榮耀之名,配上寶劍。」馬拉拉說︰「父親希望我們能受偉人事蹟的啟發,但要以一種因時制宜的方法──用筆,而非劍。」馬拉拉繼承齊亞烏丁的嗜好,鍾愛閱讀、演講,關心社會大小事。

至馬拉拉十歲左右,塔利班控制了他們所住的斯瓦特山谷,逐步禁制女孩上學。有一天,父女回到學校,發現校門外貼了一通「警告」,要他停止讓女孩上學,「否則你將會有麻煩,你的孩子將會為了你而哭泣。」

齊亞烏丁的友人鼓勵他反抗︰「生命的意義,不只在乎吸入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齊亞烏丁於是給塔利班寫了一封公開信,並在當地的報紙投稿︰「你可以殺死我,但不可以殺害我的學生。」一石擊起千重浪,親友紛紛致電齊亞烏丁,說他投出了第一塊石頭,以後人們就有勇氣跟塔利班對抗。

因父親關係,馬拉拉亦日見敢言,接受西方媒體的訪問,以十一歲之齡成為BBC博客。「我開始看到筆和文字的力量,遠超機關槍、坦克和直昇機。我們正學習如何去抗爭。當我們發聲的同時,我們也感到自己有多強大。」

馬拉拉與齊亞烏丁的故事,印證了言教不如身教。

 

資料來源:文/李翠瑤,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明報星期日生活(2015年10月25日)

 

身教,從日常生活細節中做起,並建立於我們付出多少時間去薰陶感染我們的孩子。就如馬拉拉的家庭有堅定的信念,她從小便耳濡目染,並以父親作榜樣去觀察、去學習。

誠然,香港的環境與馬拉拉成長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但「言教不如身教」是放諸四海皆準確的。舉例說,常言道閱讀有助學習,我們是口頭提醒子女要每天閱讀而自己放工後總是在「掃手機」,還是訂立晚上的閱讀時間,與子女一起共讀、伴讀?又或是我們要求子女「有手尾」,懂得物歸原位。那麼家庭裡每名成員都是自動自覺將物品收拾妥當,並且齊心保持家居環境整齊,還是依賴了母親或是工人姐姐不停幫忙「執手尾」?每一個人都是由家庭塑造的,有時候從自己、從每名家庭成員做起,你會發現比講道理更奏效。

趙姑娘
2015年11月文章分享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Y.O.T. Tin Ka Ping Primary School
訪客人次:12730803
地址:新界將軍澳唐俊街3號Address : No.3 Tong Chun Street, Tseung Kwan O., N.T.
電話(Tel):2457 1302傳真(Fax):2246 3506© 2024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