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規畫

1. 目標和方向

配合教育局提倡的教育目標,本校課程「以學生為本」,為所有學生提供終身學習的重要經歷,發揮學生潛能,培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全人發展,為社會、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重視培養學生各種共通能力,以建構及獲取知識及建立正確價值觀及態度,以貫切終身學習的精神。

 

2. 推行四個關鍵項目的策略

課程發展議會在《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課程發展議會, ,2001)報告書中,建議在各學習領域及跨學習領域,推行四個關鍵項目,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在課程中貫切推行四個關鍵項目,希望幫助學生發展終身學習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及態度。

 

※德育

德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各科課程的講授及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正面而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達致「樂善勇敢」。自推行課程改革以來,本校均著重培養四種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及「承擔精神」。

學校因應學生需要、校本課程目標和社會的發展,連繫各學習領域或跨學習領域的學習活動,全面規劃和推展不同範疇的價值教育。

  • 成長課
  • 周會及主題活動、工作坊、講座
  • 東亞運火炬傳送活動

 

※從閱讀中學習

「從閱讀中學習」是課程改革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透過「從閱讀中學習」,學生能夠:提升溝通、學業及智能發展所需的基本語文能力;在理解和詮釋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按個人興趣和需要進行廣泛閱讀,培養多方面興趣,提升生活質素;培養開放的態度,接納不同的意見、觀點、價值觀和文化;及豐富知識,擴展對生命的了解,面對生命的挑戰。

本校因此為學生提昇有利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興趣,並能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

  • 一星期一節中文閱讀課,由教師推介好書,並與分享閱讀心得
  • 圖書課教授有效的閱讀策略
  • 中英文好書輪流讀,學生一學期閱讀中英文書各五本
  • 中英文老師輪流在中央廣播中說故事
  • 圖書館參觀活動
  • 網上閱讀計劃 (每日一篇、中文百達通、每日十題、我愛香港等)

 

※專題研習

專題研習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其目的在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幫助學生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及從中培養他們的共通能力,以及待人接物態度。學生更可以透過專題研習主動建構知識,以及擴闊視野。專題研習是一項有效學習策略,可以在各學習領域和跨學習領域推行。

  • 常識科專題研習
  • 數學科專題研習
  • 中文科主題學習
  • 英文科主題學習
  • 跨區跨學科研習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運用資訊科技學習是其中一個關鍵項目,透過互動的學習,學生在各學習階段均掌握資訊科技知識、技能和態度,使學生終身受用。本校重視資訊科技的發展,除了課室的配套設備充足外,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師亦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自學能力。

 

3. 教師專業發展的安排

為促進教師持續地提升專業能量,養成終身學習的精神和態度,教師不時於課外進行個人的進修。

校方亦因應學校的需要,透過校本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教師專業分享會、參與教育局或其他機構舉辦的科本或其他專業發展培訓和教育局的校本課程支援計劃等,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

另外,不同學科的教師會定期進行同儕備課、觀課、教研課及集體課後評議等教研活動;課後進行科組教學交流分享會,舉辦不同工作坊加強教師專業培訓,促進學與教的成效。

此外,為擴闊交流網絡,本校除邀請校外人士到校參觀、觀課及進行有關學與教的講座及工作坊外,更主動與其他小學分享本校學與教的心得,積極促進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定期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加強教師的歸屬感及團隊精神,同時亦透過遠程的考察交流活動,從而持續提昇教師專業發展擴闊教師的視野,讓個人的專業得以成長。

 

4. 促進學習的評估政策

學校根據課程目標及需要,進行多元化的評估,包括持續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能運,每學期有兩評兩考。

學校能採用多方參與的評估方式,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成果。根據評估目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設計合適的多元化評估,例如專題研習、閱讀報告、小型評估、口頭匯報、探究及思考性活動、網上練習、觀察、學習歷程檔案、考試等,以反映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表現和付出的努力。部份課業學生透過互相評估和自評,培養自我反思的能力和不斷求進的精神。

 

5. 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

由於所有學生都具有多元智能和不斷改善的能力,他們都能夠在不同的學習範疇內學習。他們都應享有均等的機會,在適當的環境中學習共同的課程。照顧學習差異不是要劃一學生能力和學習表現,而是使學生能夠盡己所能學習,並做到最好。最終的目的是要使不論是資優,還是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能發揮潛能。

  • 為提高學習風氣及提升學術水平,本校透過共同備課,進行課程的調適,加強討論照顧學習差異的教學策略,同時因能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能力的工作紙,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奮發向上,爭取佳績。同時,在考試的安排上亦根據教育局的指引,作出適當的調適。
  • 學校亦額外聘了三位助教,入班支援各級中英數三科較弱的班別,同時助教亦會在早上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課前保底的工作。
  • 學校有「學生支援組」專責策劃、統籌及推動學生支援工作,其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定期檢視成效。學習支援策略包裝:「課前學科輔導」、「默書小助教」、「成長的天空」、「非華語學童支援計畫」、「言語及聽覺治療計畫」、「田小跳豆」等。
  • 本年推行的小班教學,亦將成為照顧學習差異的契機

 

6. 課程策劃提升教學效能

學校的「課程架構」靈活開放,根據學生需要及學習差異,適切地策劃課程,以提升及優化學與教為本校的重點關注項目:

  • 推行「小班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互動性,設立「小班教學」教研小組,計劃、試驗及檢討「小班教學」的策略。
  • 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匯聚團隊能量,實踐多元化教學策略,以提昇教學效能,除了多元教師培訓,本校亦參加了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以「班級經營」為題,讓教師制定對學生在學業及行為表現合理的期望。
  • 加強家長教育,教導家長在家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 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溝通及學習能力。本校成立中文科及英文科的「校本課程工作小組」,負責檢視教材質素和統籌語言環境的措施。另外,成立「普通話教中文核心小組」,專責推行「普教中」計劃。學校亦參加了語常會「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計劃,在小一兩班使用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

 

7. 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鑑

本校評估政策清晰,評估指引、目的、準則清晰,亦能配合學校需要。每次評估或考試完畢,各科組均會善用評估資料診斷和評鑑學與教的成效,從而改善教學,促進學習。

根據及參考系統評估成績報告,仔細找出學生的強弱項,從而針對學生的特點,配合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改善為原則,提昇學與教的效能。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Y.O.T. Tin Ka Ping Primary School
訪客人次:12579882
地址:新界將軍澳唐俊街3號Address : No.3 Tong Chun Street, Tseung Kwan O., N.T.
電話(Tel):2457 1302傳真(Fax):2246 3506© 2024 版權所有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10.32